推广 热搜: 英语  数学  小学  初中  高中  化学 

不同年代父母的婴幼儿教育领会

   日期:2025-07-18     来源:www.bolonow.com    浏览:654    
文章简介:家有宝贝,到底如何带,不同年代的父母都有着我们的一套婴幼儿教育理论。多少年来,这本婴幼儿教育经一直历程着一轮又一轮的变迁,并展示出其年代的烙印。

家有宝贝,到底如何带,不同年代的父母都有着我们的一套婴幼儿教育理论。多少年来,这本婴幼儿教育经一直历程着一轮又一轮的变迁,并展示出其年代的烙印。
60年代
粗放型
吃饱穿暖不生病就好
冯淑珍(75岁):我几个儿女当年都是粗放式带大的,没目前这么多讲究,他们几个什么不是活蹦乱跳、没病没灾的?当时的观念就是,只图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把他们拉扯大就满足了!
在孩子生的第三天,风俗上是请子女多、身体好的妇女给喂首次奶,叫做开奶。在此之前只给孩子喂点水。过去给孩子喂饭没目前这么讲究,就是把高粱米煮熟了,然后用嘴嚼碎,再吐到一块干净的布上,用布把饭里面的汁挤出来,放上点糖当奶粉喂孩子。
孩子儿出生7天或12天,就得睡家祖传下来的悠车。所谓悠车,其实就是一个木制摇篮,挂在大炕的上方,有一米长,两端是椭圆形的,上面4个 铜钩用4根粗绳子拴着,固定在屋顶的吊环里。把孩子放在悠车里,肩、臂和腿都要用布带子绑住,一是预防翻身掉下去,二是让他不溜肩膀,胳膊腿长得 直。睡悠车的孩子长大身材好,没前鸡胸、后罗锅、溜肩膀、罗圈腿之类的问题。但也有不好的,就是绑住胳膊腿的孩子不可以随便翻身,只能仰卧,时间一 长,有的后脑勺就被压平了。
那会儿根本就没什么尿不湿。尿布都是旧衣服、裤子改的,还是那种家自己织的布,硬硬的,非常粗糙。从大儿子到小女儿,我都一直在用这几块尿布,早就洗得泛白或变黄了。
我总感觉,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哪种孩子就该长成什么样。平常,我会给他们唱几首小时候就听过的儿歌,其他时间,几个孩子几乎每天都去院子里疯跑、去水库洗澡、摸鱼。
专家点评
冯女性的婴幼儿教育经,绝大多数都被年代淘汰了。目前的婴幼儿教育经中再不是只有吃好、喝好、长得胖、别磕了碰了这么简单的几个字,而是有了更多 新的内涵在里面。譬如,不可以违背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采取绑腿等办法。由于婴儿出生后,下肢呈自然弯曲状况是正常的,肩部和头部也是一样。假如过分束缚, 反而会干扰骨骼发育。过去孩子生得多,父母和孩子极少交流,不看重亲情之间的交流,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或许会导致其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的障碍,甚至致使性格 孤僻。但值得发扬的是,过去的孩子都是满院子跑,不像目前活动空间大多局限在家,会更利于好性格的形成。
80年代
规划型
提前给孩子规划生活
宋芬(52岁):我生女孩的时候是1980年。那个年代生小孩,生就生了,没见哪个想那样多。我和老公在单位都非常忙,所以哪个也不可以把心思全放在孩子身上,只能轮流管。
我女儿断奶非常早,1个月就给她喂奶粉了。由于怕烫着她,每次喂前,我都把奶瓶放在嘴里试一试温度。
3个月时,我开始给她吃蛋黄,4个月喂烂面条。她大一点了,特别不喜欢吃饭,需要得边哄边喂,有时太费劲了,就开电视让孩子看,达到多喂几口的目的。
老人都说孩子怕冻不怕捂。每到降温,我就给她捂上厚厚的一层,晚上反复起来,看是否又踹被子了。
她小时候爱叫人抱着,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面,我都抱着她,全家一块看电视时,每次她不老实,就得把她放在腿上,又拍又晃,有时还要使劲地颠,这才听话。
女儿几个月的时候,就让她学走路了。一来担忧地板脏,不愿让她在地上活动,二来怕爬的时间长了,耽误了学走路。
大家特别看重孩子的学习,天天监督她做作业,不然不可以下楼玩。我妈说,邻居的孩子,小时候都没如何管,目前也都挺有出息的。可我感觉不对,孩子就像一 张白纸,完全看父母如何描绘,如何给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大家从小就给孩子做了规划,上什么小学,考什么高中,学什么乐器,筹备多少钱留着出国上学用。

专家点评
这位父母犯的错误不少,譬如,辅食添加不够合理,母乳喂养的时间不够。孩子在6个月将来才能给他们吃果泥等糊状食物,不应该吃蛋黄、烂面条等。喂孩子 吃饭是不好的习惯,大家目前更讲究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鼓励自己吃。孩子不可以总捂着,不然比较容易体质变差,易生病。冬天室内温度低时,给孩子盖被子也要盖 到腋窝以下。假如棉被较厚,要把孩子胸口处的被子掀起来一点,以利于呼吸和散热。不要错过孩子的爬行阶段,爬行可以增强手、足、胸、腹、腰、背、四肢的肌 肉力量,且训练协调性,并扩大视听、触觉,增强小脑平衡与反应能力;不要老抱着孩子,让他们多接触自然,多做户外活动,保证天天至少1小时。
新一代
信息型
照着书本养孩子
王睿(28岁):怀孩子时,家所有些家务活都不需要我干,天天的食谱也都由家人精心烹制。婆婆天天变着花样给我做补汤,全家人都围着我转。
怀孕时,我买了不少书恶补,还上网搜索所有需要的婴幼儿教育经验,常常泡在互联网婴幼儿教育平台里,和年轻母亲交流技巧。
孩子刚生下来时,我什么都不会做,尿布不会换,奶粉不会喂,大多数时间都是婆婆和大姑在照顾。一次心血来潮,把孩子带回自己家,结果,孩子晚上受了凉,得了支气管炎。
听说给孩子喂奶要严格根据每两三个小时一次的频率,所以孩子睡着了我也要把他弄醒喂奶。有人说孩子在四五个月前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睡觉时会惊醒,需要大人在一边伴随,我就抱着他睡。
可再注意也有出问题的时候。一次给孩子喂朋友从美国带回的高级液体奶粉,结果他连续10天不大便。这可把我急坏了,心急火燎去了医院。大夫左看右看感觉孩子没病,后来得知孩子吃的是美国奶粉才找到根源:原来美国的奶粉并不合适中国儿童,孩子吃了火气非常大就不排便。
在教育方面,我崇尚所有以孩子快乐为目的的开放式教育。我会带他听音乐、看戏剧、到游泳馆健身等。大家这一辈的新母亲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想法 比较先进。一次,儿子在客厅自己跑着玩,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我看在眼里却不去扶,他四下张望,撇了下嘴,就自己爬起来,啥事也没地去玩了。
专家点评
相对于爸爸妈妈代代传承的婴幼儿教育经验,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批新母亲或许会有不少来源于科学的婴幼儿教育常识。常见拥有较高学历的独生爸爸妈妈们总是借用互联网 的力量来拓宽婴幼儿教育常识的来源。新媒体、专业书本、长辈传授经验,成为当代婴幼儿教育的三大秘籍。所以,婴幼儿教育常识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口口相传,变得愈加多元。只 是八零后们大多只在理论上达到了肯定高度,在爸爸妈妈眼里,他们更多的不过是眼高手低。年轻爸爸妈妈自己要有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可以照顾好孩子。也可以 去医院开设的幼儿保养维护教育班听听专家的课,有益于做好各种筹备。
[编后]
其实,大家在这里讨论三代人的婴幼儿教育领会,更多的是想告诉你,尽管社会观念在进步,但过去的婴幼儿教育办法仍有其可借鉴之处。所以,隔代婴幼儿教育带来的不应该是没完没了的矛盾,而应该是各取所长之后优势的叠加。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