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1:一定
具体做法: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看到的在孩子脸上流露出的情绪。
比如:宝贝,我看到你非常伤心的样子,告诉我出了什么事?或者,你看着不太开心,啥事叫你生气呀?作为处置情绪的第一步,一定的意义是向孩子表达:我注意到你有这个情绪,并且我同意有这个情绪的你。
爸爸妈妈须了解
◆跟所有人一样,孩子的情绪也都是有缘由的。
◆对孩子来讲,那些缘由都非常重要。尝试换到孩子的角度,你会更容易同意孩子的情绪。
特别提醒:无论孩子如何回话你,你都要让孩子了解,你尊重并完全同意他的感受。
步骤2:推荐
原则:先处置情绪,后处置事情。
具体做法:帮助孩子去捕捉内心的情绪。
孩子们对情绪的认识不多,也没足够和适合的文字描述情绪,要他们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是比较困难的。你可以提供一些情绪词语,帮助孩子把那种无形的恐慌和不舒适的感觉转换成一些可以被下概念、有界限的情绪类别,刻画源于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比如:那叫你感觉担忧,对吗?或者,你感觉让人冤枉了,非常愤怒,是吗?
孩子越能精确地以言辞表达他们的感觉,就越能学会处置情绪的能力。比如,当孩子生气时,他可能也感到失望、愤怒、混乱、妒忌等;当他感到难过时,可能也感到受伤害、被排斥、空虚、沮丧等。认识到这类情绪的存在,孩子便更容易知道和处置他们所面对的事情了。
◆假如孩子急于说出事情的内容、始末、哪个对哪个错,你可以用说话把孩子带回到情绪部分。比如:
原来是这类使你如此不高兴。来,先告诉我你心里的感觉如何.
哦,怪不能你如此反应呢!目前你心里感觉如何?
◆孩子需要一些时间去表达他的感受。耐心些,当孩子正努力地说出情绪时,不要打断他,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当孩子有足够的情绪表达后,你会发现孩子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说话速度、音调、音量和语气等都变得舒缓了。
◆待孩子的情绪稍微平静下来后,就能继续引导他说出事情的细节了。
步骤3:设范
设范是指为孩子的行为设立规范,即划出一个明确的范围,里面的是可以理解或同意的,而外面的则是不适合和不可以同意的。
譬如孩子受挫后打人、骂人或摔玩具,在知道这类行为背后的情绪并帮他描述感觉后,你应当使孩子了解,某些行为是不适合的,而且是不被容忍的。
例:你对亮亮拿走你的游戏机非常生气,母亲了解你的感觉。但你打他就不对了。你想,你打了他,目前他也想打你,将来你两个就不可以做朋友了,对吗?对6岁以下的孩子,无须深入讲解不对的原因,除非他主动发问。
要紧的是让孩子了解,他的感受不是问题,不好的的言行才是问题的重要。所有些感受和期望都是可以被同意的,但并不是所有些行为都可以被同意。
步骤4:策划
生活的每次经验都会让大家学到一些东西,使大家更有效地创造一个成功开心的将来。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一直抱怨生活处处不如意。而了解这个道理的人,则不断进步、享受生活、心理开朗、自信十足。
当孩子非常小的时候,便应该教会他了解这个道理,而经过上述的一定、推荐、设范三个阶段,目前正是适合的时候。
此时,孩子已经领悟到:目前我了解我感觉糟糕是什么原因了,而且我了解引起这类不舒服感觉的问题在哪儿,我应该如何去处置这类问题呢?
下面,你就能引导孩子找出更适合的办法来处置负面的情绪。
◆先问孩子他想得到些什么。譬如,游戏机不被其他人拿走;也有机会坐在汽车前座。
◆与孩子一块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他一个人想方法,帮助他做出最好的选择,鼓励他一个人解决问题。
比如:假如重新来过,除去打他,你能想到其他的办法吗?
下次发生同样的状况时,如何做会更好?
◆和孩子讨论:为了防止同样不如意的状况出现,可以采取什么预防手段。
比如:刚刚亮亮走过来的时候,你对他说些什么,他就不会拿走你的游戏机?
为了防止你不在的时候其他人拿走你的游戏机,你可以想出多少个方法?
◆假如必要,你可以以爽快和愉快的态度参与,与孩子一块解决问题。